摘 要:
目的 观察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进行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3.14%),对照组为(81.37%),观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24.568、10.497、10.210,对照组:t=14.331、15.196、18.919);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t=17.670、15.030、16.636);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以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22.211、22.492、17.391、7.322,对照组:t=12.576、13.441、6.902、2.526),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t=11.489、11.026、9.615、7.080)(P<0.05)。结论 基于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干预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适,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 血糖控制效果
糖尿病史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而引起[1]。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等危重症候[2-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4-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出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性治疗对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6]。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是糖尿病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而基于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法的营养治疗可能对糖尿病患者优化代谢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临床价值。目前,已有的研究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观察组:男性68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66~84岁,平均年龄(75.28±6.75)岁;患者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35±2.47)年,病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6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例。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30例;年龄65~83岁,平均(74.27±5.31)岁;患者病程3~17年,平均病程(9.47±1.64)年;病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6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1例。两组患者病史资料、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入选标准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18年版)》[7]。纳入标准:(1)均符合老年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h血糖≥11.1 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 mmol/L。(2)未进行药物降糖,近期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利尿剂。(3)无精神病史。(4)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急、慢性感染或糖尿病并发症者。(2)严重的认知障碍,不能主动配合治疗者。(3)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观察组采用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进行饮食干预。方法:(1)定期开展饮食教育讲座,由专业营养医师宣讲,包括糖尿病预防知识、糖尿病饮食原则、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相关知识,并组织患者进行经验交流。(2)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劳动强度,计算理想体质量和每日标准总热量。(3)观察组的每日营养摄入标准参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8]中推荐的标准,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他营养的摄入量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1版)》[9]中推荐的标准进行控制。治疗期间嘱咐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并密切观察患者相关症状体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痊愈:治疗后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消失,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测定值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测定值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2)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两组患者FPG、2hPG、HbA1c进行测定。(3)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研究相关数据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SPSS 22.0分析。文中各组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所有指标基线水平低于对照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时还是对治疗前后的差值做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3.14%),对照组为(81.37%),观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24.568、10.497、10.210,对照组:t=14.331、15.196、18.919),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t=17.670、15.030、16.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22.211、22.492、17.391、7.322,对照组:t=12.576、13.441、6.902、2.526),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腰围、体质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t=11.489、11.026、9.615、7.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又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1]。若不及时对患者的血糖进行预防及控制,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13]。合理健康的饮食控制有利于保护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是糖尿病综合治疗过程中基本的治疗举措[14]。血糖负荷(GL)可以通过各类食物搭配有效评估饮食总血糖效应,达到均衡饮食[15]。有临床研究表明:低血糖负荷饮食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6]。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在我国起步较晚,该方法在保留传统交换份等值能量同类事物自主互换及明了GL的前提下可有针对性的选择食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控制总能量的同时可定量对血糖应答效应进行预测并调整,弥补了传统食物交换份不能区别等值能量食物餐后血糖应答的缺陷[17]。因此需要在大量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帮助糖尿病患者选择严格且合理的饮食方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8]。
老年糖尿病患者FPG、2hPG、HbA1c的升高,会导致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引起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脑血管意外、四肢末梢坏疽等血管病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19]。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降低,且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控制血糖效果良好。有研究学者[20]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低GL饮食可通过抑制血液游离脂肪酸水平和拮抗激素反应,降低葡萄糖在小肠内的吸收速度,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抑制胰岛素水平,避免高血糖[21]。本研究中,通过采用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根据个人体质、饮食习惯的不同,通过计算出患者每日所需蛋白质、热能总值、碳水化合物,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22]。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食品交换法相比,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腰围和体质量指数。何易等[23]研究认为: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后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低GL可降低β细胞抵抗,减少餐后胰岛素的上升,对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效果也较佳。
综上所述,基于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干预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腰围、体质指数,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适,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Ahdi M,Gerdes V E,Hoekstra J B,et al.[Diabetes mellitus][J].Ned Tijdschr Tandheelkd,2018,119(2):7-12.
[2] Yang S L,Zhu L Y,Han R,et al.Pathophysiology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J].J Diabetes,2017,9(2):133-140.
[3] Fan,Wenjun.Epidemiology in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ardiovascular Endocrinol,2017,6(1):8-16.
[4] 常红叶,齐力,夏薇.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糖尿病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0):1775-1777.
[5] 朱晓霞,李彦蓉,封秀花.健康教育在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114-115.
[6] 林震宇,匡洪宇.胰高血糖素样肽-1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1):98-100.
[7] 唐黎之,童南伟.美国糖尿病学会2018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更新内容解读[J].华西医学,2018,33(5):29-35.
[8] Fosterpowell K,Holt S H,Br J C.Special Article International table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J].Diabetes Care,2008,76(12):2281-2283.
[9] Yang Y X,Wang H W,Cui H M,et al.Glycemic index of cereals and tubers produced in Chin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21):3430-3433.
[10] 刘炳林.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解读和起草情况说明[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2):27-29.
[11] 朱代玉,李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1):37-39.
[12] 康笑微.胰岛素泵短期强化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3):96-97.
[13] 窦家庆,唐松涛,杨启程,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控制及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3):426-430.
[14] 徐海,陈晓荣,厚磊,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情况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9-32.
[15] 孙建琴,沈秀华,宗敏,等.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营养学报,2006,28(1):27-31.
[16] 王立坤,武雪亮,杨占清,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及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4):297-300.
[17] 赵世莉,刘玉华,徐琴.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60-63.
[18] 王玉亮,李丽平,高俊岭,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33-37.
[19] 曹宏伟,谌静,甘宇,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11):1397-1398.
[20] 黄晓霞.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3):116-117.
[21] 张旭.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3):129-130.
[22] 毕红波.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10):1360-1361.
[23] 何易,魏琳,蔡恩照,等.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8-11.